为什么网贷都是综合评分不足?5个原因+3个改善方向
最近后台私信快被问爆了,十有八九都是“为什么我申请哪个网贷都显示综合评分不足?”“明明我没逾期,收入也稳定,怎么就评分不够?”说实话,做贷款咨询这8年,见过太多用户因为这个问题焦头烂额。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,“综合评分不足”到底不是平台故意卡你,而是你的申请材料里藏着太多“隐形扣分项”。
先从最基础的征信说起吧。很多人觉得“我没逾期,征信肯定没问题”,但平台的评分系统可不止看逾期。上个月有个用户来咨询,说自己信用卡按时还款,结果申请三家网贷全拒。我让他拉了份征信报告一看,好家伙,半年内光是“贷款审批”和“信用卡审批”的查询记录就有12条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征信花了”。你想啊,平台看到你短短几个月疯狂申请借贷,第一反应肯定是“这人是不是急用钱?会不会还不上?”自然不敢给你过。还有种情况更坑,就是“白户”——从没办过信用卡、没贷过款的人,征信报告一片空白。平台没有历史数据参考,也容易判“评分不足”,毕竟系统不敢随便把钱借给一个“信用记录未知”的人。
再说说收入这块,别以为“月入过万”就稳了。上周有个做自媒体的用户,说自己月流水两万多,结果网贷还是拒了。我一问才知道,他的收入全是支付宝、微信的零散转账,没有固定工资流水,也没交社保公积金。平台的评分系统认“稳定收入”,像这种“今天进账五千,明天可能一分没有”的情况,系统会直接判定“收入来源不稳定”,扣分没商量。还有人收入明明够,但填资料时图省事写“自由职业”,要知道很多平台对“自由职业”的评分权重本来就低,不如写真实的工作单位,哪怕是小公司,只要能提供在职证明,评分都会高一些。
负债太高也是个“隐形杀手”。我见过最夸张的案例,一个用户月薪8000,信用卡欠了6万(额度8万,使用率75%),每月还要还2000车贷,算下来每月负债支出4500,超过收入的一半。这种情况下申请网贷,系统一算“你每月还完 existing 贷款,剩下的钱够不够生活都难说,哪还有能力还新贷款?”直接就给“综合评分不足”了。这里提醒一句,信用卡使用率最好控制在50%以内,比如额度1万,每月刷卡别超过5000,负债比例降下来,评分自然会涨。
申请太频繁的坑,估计很多人都踩过。之前在某贷款论坛看到个帖子,有用户3个月内申请了15家网贷,从几百到几万额度的都试了个遍,结果每家都拒。他自己纳闷“我越急用钱,越借不到”,其实问题就出在“申请太密集”。平台之间虽然不直接互通数据,但你的每一次申请都会授权查询征信,短时间内大量查询记录堆在报告上,系统会默认你“资金链紧张”,评分肯定高不了。
还有个最容易被忽略的点——个人信息没填对。上周有个用户气得差点摔手机,说自己明明填的真实工作单位,结果平台打电话核实,接电话的同事说“没这个人”。后来一查才发现,他填的单位名称少写了“有限公司”四个字,前台没反应过来就给否了。这种因为“信息不一致”被扣分的案例真不少:手机号不是本人实名的、紧急联系人电话打不通的、身份证照片模糊的……平台的系统都是机器审核,一旦发现信息有疑点,直接就会判定“资料可信度低”,评分自然上不去。
说了这么多原因,估计有人要问“那怎么才能改善?”给三个实打实的建议吧。第一,先停手养征信。最近3个月别再点任何网贷、信用卡的“测额度”链接,哪怕只是看看额度,很多平台也会查征信。如果有逾期记录,赶紧结清,虽然记录会保留5年,但“已结清”总比“逾期未还”好看。第二,把负债降下来。信用卡欠得多的,先还一部分,把使用率降到50%以下;小额贷款如果快到期了,提前结清,别等系统看到你“多笔未结清贷款”。第三,资料填细点。手机号必须是本人实名且用满6个月的,工作单位写全称,联系人最好填同事或家人(提前打个招呼说可能有核实电话),这些小细节都能给评分“加分”。
最后想说句大实话:“综合评分不足”不是什么丢人的事,反而是平台在帮你控制风险——如果一个平台不管你资质好坏都放贷,那才真要小心。借贷这事儿,量力而行最重要,别为了一时周转把自己逼进死胡同。要是实在搞不清自己的问题在哪,拉份征信报告仔细看看,大部分“扣分点”其实都写在里面了。
贷款知识
信贷
贷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