炼钢九大危险环节及防范措施
JB/T7688.5-2012《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第5部分:铸造起重机》
环节二:加废钢
较大危险因素:废钢中有水、有潮废物、有封闭容器入炉。
易发生的事故类型:其他爆炸
主要防范措施:
(1)吊运前检查废钢无水无潮物,否则采取烘干措施或停用。
(2)加废钢前,检查原料中有无密闭容器、爆炸物品、有害金属。
参考依据:
AQ2001-2018《炼钢安全规程》
环节三:转炉冶炼
较大危险因素①:漏钢,区域范围内地面有水。
易发生的事故类型:其他爆炸
主要防范措施:
(1)冶炼前检查确认区域范围内地面无水。
(2)定期检查炉衬壁厚。
(3)按照补炉计划及时补好炉。
参考依据:
AQ2001-2018《炼钢安全规程》
较大危险因素②:氧气或副枪漏水入炉内。
易发生的事故类型:其他爆炸
主要防范措施:
(1)冶炼前检查氧枪系统安全连锁情况是否完好;检查氧枪喷头、副枪及烟罩是否漏水。
(2)副枪下枪时氧枪氧停吹或提升氧枪;随时观察氧枪,进出水流量差,大于安全值时必须提枪停止处理检查。
(3)漏水时按下紧停,发现漏水立刻抬起氧枪、副枪,切断水源。
(4)严禁摇动炉子,防止异物(烟罩及氧枪、副枪粘渣)掉入炉内。
参考依据:
AQ2001-2018《炼钢安全规程》
环节四:煤气回收
较大危险因素:冶炼中煤气泄漏。
易发生的事故类型:中毒和窒息
主要防范措施:
(1)烟道上的氧枪孔与加料口,应设可靠的氮封;转炉炉子跨炉口以上的各层平台,宜设煤气检测与报警装置;上述各层平台,人员不应长时间停留。
(2)转炉煤气回收时,风机房属乙类生产厂房、二级危险场所,其设计应采取防火、防爆措施配备消防设备、火警信号、通讯及通风设施。
(3)煤气回收应设一氧化碳和氧含量连续测定和自动控制系统;回收煤气的氧含量不应超过2%;煤气的回收与放散,应采用自动切换阀,煤气不能回收而向大气排放时烟囱上部应设点火装置。
(4)转炉煤气回收系统,应合理设置泄爆、放散、吹扫等设施。
参考依据:
AQ2001-2018《炼钢安全规程》
环节五:电炉冶炼
较大危险因素①:电炉冷却水系统漏水入炉。
易发生的事故类型:其他爆炸
主要防范措施:
(1)各冷却部位冷却水流量分配符合要求, 进水温度、 压力正常, 随时观察冷却水进出水流量差。
(2)工作时不要进行冷却水泵站的切换。
(3)冶炼中、 出钢后仔细观察水冷块, 如发现漏水现象, 立即停止冶炼, 按下紧停, 严禁摇动炉子。
参考依据:
AQ2001-2018《炼钢安全规程》
较大危险因素②:操作不当漏钢, 区域地面有水。
易发生的事故类型:其他爆炸
主要防范措施:
(1)冶炼前检查确认区域范围内地面无水。
(2)定期检查炉衬壁厚, 氧枪及炉门两侧耐火材料的状况。
(3)按照补炉计划及时补好炉。
参考依据:
AQ2001-2018《炼钢安全规程》
环节六:测温取样
较大危险因素:炉前人工测温取样倒炉速度过快、倒炉操作失控泼钢。
易发生的事故类型:其他爆炸、灼烫。
主要防范措施:
(1)人工测温取样观察炉内压力缓慢倒炉。
(2)人工测温取样站在挡火门一侧, 穿戴好防护服装用品。
(3)冶炼前检查确认区域范围内地面无水。
参考依据:
AQ 2001-2018《炼钢安全规程》
GB 50439-2015《炼钢工程设计规范》
环节七:出钢
较大危险因素:钢水罐车不对位泼钢, 地面有水。
易发生的事故类型:其他爆炸
主要防范措施:
(1)检查确认钢水罐车对位出钢处。
(2)缓慢摇炉。
参考依据:
AQ2001-2018《炼钢安全规程》
GB 50439-2015《炼钢工程设计规范》
环节八:出渣
较大危险因素:渣罐不到位、 泼渣渣罐内有水或有潮废物。
易发生的事故类型:其他爆炸
主要防范措施:
(1)检查确认渣罐车移动至转炉出渣位, 对位准确。
(2)检查确认渣罐内无水无潮废物。
(3)检查确认渣道无水无潮废物。
参考依据:
AQ2001-2018《炼钢安全规程》
环节九:溅渣护炉
较大危险因素:氮气泄漏。
易发生的事故类型:中毒和窒息
主要防范措施:
(1)检查氮气系统阀位、 接头等无泄漏。
(2)检查氮气阀门室有通风设施, 无泄漏。
(3)进入氮气、 氩气阀门室检查前必须先通风、 用氧气检测仪检查合格方能进入。
参考依据:
AQ2001-2018《炼钢安全规程》
GB 50439-2015《炼钢工程设计规范》
来源: 冶金安全生产
免责声明:本文系网络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但因转载众多,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,故仅标明转载来源,如标错来源,涉及作品版权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